堅持信念,生命體悟–碩88級藍經堯學長專訪

【採訪撰稿:碩士班黃天岳、蔡佩宸,黃天岳主筆】

與東吳的第一次接觸

藍經堯學長,民國 79 年畢業於專科學校,由於家人不支持學長繼續升學, 故在服役後,民國 81 年即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工作。雖當時工作還算穩定,但學長有感自身學歷及能力的不足,工作之餘也持續進修。民國 83 年參加插大轉學 考試,考取東吳大學會計學系夜間部等多所學校,然而學長心目中的第一志願即 是治學嚴謹的東吳大學會計系。

在東吳大學兩年的求學階段,學長雖工作繁忙,但仍兼顧學校課業。民國 85 年完成學業,並獲取擔任專任助教機會,接任中會、成管會及審計等主要課 程助教之職,並負責管理本系專用電腦教室。雖然在學校之工作忙碌,學長仍利 用瑣碎時間準備會計師考試,同年即考取會計師。

民國 86 年,順利考取本系碩士班。碩一時,除了擔任本系兼任助教外,亦在士林高商兼課。學長回憶起當時適逢本系首次舉辦大型國際研討會(1998 會 計新環境國際研討會),他很榮幸能在馬君梅老師(時任系主任)的邀請下,以助理身份參與整個研討會的籌備工作,並與全系教師、秘書、助教及研究生們共同完成一個具有指標性的艱鉅任務,至今仍讓他回味無窮。

學長感性地表示,他在東吳求學與工作,整整五年,收穫滿滿,除了大學及 研究所時期師長們的諄諄教誨外,要特別感謝馬君梅前代理校長及謝永明主任、 楊惠雅老師、蘇裕惠老師、馬嘉應老師、陳專塗老師、翁霓老師、李春成老師、 曹文沛老師、江淑玲老師、柯柏成老師,以及李建華老師等多位師長的提攜與鼓 勵,奠定日後發展的穩固基石。

人生的轉捩點(一) –入社會

東吳會研所畢業後,兵役問題已經排除,接著思索自己未來該如何前往下一 步。學長過去雖有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經驗,又有會計師之證照,且同時獲得資 誠及勤業之工作機會,但經堯學長並未回會計師界任職。主要係因在研二時,最疼愛他的外婆驟逝,這突來的打擊深深衝擊他內心的想法,學長深思著自己的未 來–「我的人生要的是什麼?是存有『價值』還是『價格』?是『金錢』或是『家人』為重?」,因此決定放棄事務所工作。

研究所畢業後,學長選擇進入華信銀行,回歸以往熟悉的銀行體系。一年後, 學長發現自己的個性似乎不太適合從事銀行業務性質的工作。故學長又開始思索, 是要回歸事務所,或是尋找另一片天空呢?於是決定到企業界就職。

人生的轉捩點(二)–回歸企業界,崇越電通

擬定志向後,學長尋找的目標,皆是以「即將公開發行,且又需財會或稽核 主管的企業」為主。很快地,他獲得第一家公司「儲備會計主管」之職務。

儲備會計主管,皆從公司基層開始做起,於是學長便擔任會計負責切傳票、 記帳等基礎工作。沒多久,公司經理考量到學長擁有證照及碩士學位,又有實務 經驗,且工作表現優異,遂改派其處理公司財務、股務、董事會、股東會事務, 這項安排正恰好符合學長回歸企業界的出發點!

在此公司幾年的時間,學長順利協助公司公開發行後,覺得已經完成階段性 任務,便開始找尋下一家即將公開發行的公司,如此循環也持續進行了許多年。 漸漸地,學長才發現個人特質其實是偏好「挑戰自我」,而非使自己在舒適圈內 過著安逸的日子。

學長談論到自己在公開發行的經驗,以企業經營組織的架構可區分為四層, 分別是「作業、監督、管理及經營」等四個層面。而學長從過往到現在,一步一 腳印,從作業層升到監督層之職務,再由財務及內部稽核切入工作主軸。在這段職涯中讓學長印象最深刻的是「崇越電通股份有公司」,因王純健董事長處事非 常謹慎,對於學長的面試程序,總共進行三次。

第一次面試的經驗,有四個人前往應徵,老闆明快地表示:「我時間有限, 請你在十分鐘之內說明個人特質,能贏過其他三人,值得我錄取你?」。學長回 答:「第一,我相信前面三個應該都是『稽核背景』,沒有人像我另有『財會背景』 的優勢,加上我本身又有內部稽核師及會計師等執照,也曾在銀行體系及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經驗,對公司必定有幫助(清楚找出自己的核心價值);第二,如 前述提到,我曾在銀行體系工作,了解物流、金流及會計本身的資訊流等各層面是如何運作,對於公司企業及金融體系之串聯是再清楚不過了(要有藍圖)」。面試結束後,學長立即收到第二次面會通知。

第二次面試,是在一間餐廳進行,安排與該公司協理級以上的主管用餐。學長知道,雖然表面是一場飯局,實際上卻另一場面試。在場每位主管都在觀察學 長如何與人應對進退,適不適合這個群體,過程中公私皆談。

而第三次,即確定學長錄取,談論薪資福利,以及關於公司制度應該如何處理等較深入的對談。學長以一個簡單的道理,來述說人性。假如地上劃一圓圈, 要求人站在圈內,但人性總是會想越界,甚至是刻意站在線外。故以制度對人, 總是要保有一些彈性。對於制度二字,往往是「『制』他人於死地,『度』自己於 活路」;對於管理,往往卻又是「管人又管事,應該為管事理人,而非管人理事」。 因人皆有人性,應保有彈性,並以道理說服他人。而事情,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, 知所先後,則近道矣,應該建立標準及標準作業程序有一明確次第及目標,使人得以遵循,完成任務。故於管理層,所需要面對的面相更廣,從總務、人資、行政、資訊及法務等,全部皆應涉略。然而在管理層,更可跨及生產、銷售、人事、 研發及財務等管理領域。除了自身專業以外,更重要的是在於要如何取信於人。 但在此,學長更深入剖析何為「誠信」二字,其包括「守時」及「責任感」。學長提及,凡對人對事要守時及責任感,方能取得人家的信任,只要人有誠信,老闆才敢將心中真正的問題交付予你處理,藉此也可以漸漸建立起自己的人脈,其人脈之中又往往有貴人的存在。

在崇越電通的這段期間,王純健董事長的管理哲學使學長整個思維大大改變, 以前財會的觀點,都是在查核憑證是否正確,若錯誤即退回要求人家更改等,比 較像在「找問題」,卻沒有幫公司解決問題。但王董事長卻讓他有了全新觀點, 轉為解決問題的管理思維。在企業界中,尤其是管理層,著重的點在於「向下管 理,向上溝通」,即所謂承上啟下。所以,學長也提醒,未來學弟妹們晉升為一 家公司的財務長,甚至是總經理等高階管理者,應當保持理性,且面對不同的事, 亦應以適法適理合宜方式處理,遇到困難問題更應勇於面對及盡全力克服萬難, 使命必達,順境時功勞別人功,逆境時過失心中照。

人生的轉捩點(三)──退居幕後,轉戰教學

工作多年後,學長將自己定義為「企業的醫生」去從事工作。例如,為何一 家公司體制那麼差,卻可以活二、三十年;甚至一家體制良好的公司,為何沒兩 三年就惡性倒閉,問題背後的問題,是值得我們去省思。

然而,在七、八年前,因緣際會下,再次返回母系從事教職。在兼課的過程, 學長希望自己能將過去實務的經驗與理論作整合傳承,亦將以往東吳會計老師們 的那份「情」傳遞下去。

學長特別叮嚀我們,未來職涯之路,「路要走廣,而非走窄」,但先決條件是自己必須要有一定的專業。會計系的學生專業即是財會,是商學的基礎,將財會 專業走向極致後,再轉跨產、銷、人、發、財等道路之應用是非常容易。就如同 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,都是從點到線,線到面,以此方向前進,我們也勢必能將 自己的路走得更廣更遠。如今,外在社會經濟環境變化莫測,我們必須要找到一 個屬於自己的專長,加以發揮,並熟悉該領域,方能擴展及延伸。

建構系統化思維,為生命找到幸福

學長投入教學體系後,感受到東吳大學的學生雖然都非常優秀,較缺乏「系統化思維」。學長進一步指出,系統化思維,係指有條理、有邏輯,且有順序地 思考,並清晰表達予他人知曉。由於現今正值知識爆炸的年代,但我們所學都是 零零散散的片段,無法過濾哪些是必要,哪些是非必要。故我們應當培養自己的 中心思想,建立一個核心系統。猶如建房子,一開始要打地基,地基是確定未來的走向,要打得穩,心態要積極且正面。使用磚頭當房屋架構,可能只能蓋一般 樓房,但使用 H 鋼骨,卻可蓋摩天大樓。等樓層蓋好,再來豐富自己的知識,亦如同室內裝潢一般,要不斷地學習,吸取新知。(要以價值導向而非價格導向)

有了系統化思維後,在組織領導統馭的部分便能得心應手。對於「領導」, 是教導我們如何得人;而對「統御」,則是教導我們如何用人。得人,即所謂得 他之心,同理心,將心比心。故制度,不在於它的多與寡,亦不再於它的嚴謹或 鬆散,而在於如何將其心態改變,以及將事務簡化精要。故學長滿心希望學弟妹 要建構屬於自己的「系統化思維」。

然而,我們應該如何實踐自己的系統化思維呢?學長述說到他的過去,不論以前從事什麼樣的工作,甚至是在讀書的階段,他都會給自己訂立一項十年的計 畫。每一個接觸過的工作,例如現在訂立目標要升到財務長,給自己十年的時間 努力追夢,可能第八年就會達成,所以時間就會多兩年,又可以替自己重新安排 一項新的十年計劃,漸漸地往企業的醫生目標邁進。

學長也提醒,對於自己的目標設定應具可行性,並應充分準備,一步一步穩 扎穩打地實現,才是真正的實踐。

了解自我,確認人生方向,達成人「財」目標

學長對於自己的人生定義——「幸福」。但要如何獲得幸福呢?學長表示, 人生其實有三個圓圈,第一個稱為「要做的事」,第二個稱為「想做的事」,第三 個稱為「能做的事」,其中「要做的事」屬於被動面的,可能來自於外在的競爭、 上司、父母或工作的要求等。但「要做的事」可能不見得是自己「想做的事」。「想 做的事」往往是來發自於內心,屬於主動性。而「能做的事」,是自己長年累月 所累積及培養下來的經驗或能力。

最差勁的人,三個圓圈皆分開,完全沒 有交集,做事情始終沒有成就,所以他不快 樂;但最快樂且幸福的人,則是三個圓圈各 有交集,且交集的範圍愈來愈大,所得的成 就愈高,其愈快樂。乃是因自己所從事的事 務剛好是自己「想做」、「要做」,且「能做」 的事,自己沒有壓力,又能夠使命必達,這樣人生才能夠有成就。關鍵點,在於自己如 何讓三個圈的交集變大!

若自己只知道自己「想做的事」是什麼,那就保持初衷,堅定自己的意志; 但若能力不夠,「能做的事」現階段可能達不到,那就要努力充實自我,讓「想做的事」變成自己「能做的事」。

再者,就會計系的學生來說,除了專業以外,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加自己的附加價值(Added-value),特別是「表達(presentation)」的部分。故學長特別將師承朱榮三老師的架構和我們分享,並強調自己需要有「系統化思維」,面對不同 的人,有一完整架構才能夠溝通,也能夠理解彼此的邏輯。

然而,談論到「系統化思維」,學長也提及我們自己應該清楚自己屬於哪一類企業人才,並學習如何解決眼前的困難。學長以兩個變數兩條線,化成簡單的 四方形,其變數分別是「意願」及「能力」。

1.「有意願」且「有能力」,稱為「人財」,可以替公司創造財富;

2.「有意願」卻「沒能力」,稱為「人材」,尚待雕琢,公司可以透過訓練的方式,即能使之從璞玉變鑽石;

3.「沒意願」卻「有能力」,稱為「人在」,因人在心不在,做事可能較馬虎,可以透過教育的方式, 使他對公司忠誠有向心力;

4.「沒意願」也「沒能力」,稱為「人債」,此人出局。

再者,應該如何使自己變成 一位「人財」呢? 除有要有明確 可行的目標外,即應該要「會做人」,也「會做事」,即所謂「系統化思維」的根本構面。
「做人」之觀念,分為縱向與橫 向,縱向分別是觀念、原理、法 規、制度,及技術;而橫向分別 是,觀念、言行、習慣、性格, 及命運。

【做人-縱向】能力的養成

1.觀念:為宇宙通用的,不因地區而有所差異,即所謂真理;
2.原理:為國際通用的,諸如會計原理、化學原理,或物理原理等;
3.法規:為國家或地區通用的;
4.制度:為行業通用的,例如說不同行業的各種內控或會計制度;
5.技術:為公司通用的,不同公司,亦可能因領導者的風格不同或產品不同,而
有所不同。

【做人-橫向】意願的養成

好比家庭教育觀念,父母親的教導會帶動一個人的言行改變,進而養成習慣,習 慣會反映自己的性格,性格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。

「做事」之觀念,亦分為縱向與橫向,縱向分別是方針、目標、計畫、方法及工具此為靜態管理;而橫向分別是計畫、組織、執行、控制,及考核此為動態管理。

結語

此次專訪小組很開心訪問到藍經堯學長,透過本次專訪,學長毫不藏私地分 享自身經驗及人生哲理,使我們受益良多。這些寶貴的經驗及想法,值得我們好 好深思自己的觀念是否正確,並且檢視能力欠缺之處,進而體認我們應當趁在學 時期,好好充實自己不足之處。